新闻中心

    NEWS

  • 地址:上海市浦东区
  • 电话:+86-0000-00000
  • QQ:987654321
  • 邮箱:987654321@qq.com
  • 联系人:王小姐

河北年中经济观察丨粮仓丰盈 科技赋能希望的田野


时间:2024-07-28 17:09:40  来源:  作者:

上半年,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9.5亿元,同比增长3.8%;夏粮总产量1513.0万吨,增长1.0%。
近日,河北省统计局发布了河北经济“半年报”,数据显示,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中有增、稳中向好的态势,夏粮产量再获丰收。
河北夏粮的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,有效发挥了“基本盘”“压舱石”的战略作用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河北贡献。
农业稳产增产,科技是关键。全省各地千方百计稳面积、科技赋能提单产,是今年夏粮丰收的秘诀。
“智慧农田”,农业发展的“新引擎”
大暑时节,在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大田边,村党支部副书记裴立河还沉浸在夏粮丰收的喜悦里,他通过手机查看土壤墒情,科学实施田间管理,望着茁壮生长的玉米,又对秋粮丰产充满无限希望。
定兴县只是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,近年河北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积极改善农田基础生产条件,破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,筑牢粮食生产的保障基础,为保障粮食安全赢得了主动。
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去年,河北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2万亩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今年,全省将加快推进350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预计年底全部完工。2023至2030年,河北省计划改造提升1311万亩高标准农田,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。

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高标准农田监测站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石鹏飞 摄
“定兴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进入3.0智慧版时代,最大的特点就是‘智慧+’赋能。通过气象监测系统、病虫害防治系统、土壤墒情自动检测网络系统、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,实现对小麦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。”定兴县农业农村局农审站站长张淑玲介绍。
近年来,河北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、管理数字化,不断推进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,以智慧农业建设为主体,从数字监测、智能生产和精准作业三翼发力,构建了“一体三翼”智慧大田生产模式。目前,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慧化率超过50%,亩均增产20%,节本增效25%以上。
种子“芯片”,夏粮丰收的“关键密码”
近日,晋州市周家庄乡种粮大户刘红兴奋地告诉记者:“今年我种了50多亩小麦,经过这次测产,以后种‘马兰1号’更有信心了,争取明年产量还能再提高。”
高产离不开良种,种子技术是最核心、最基础、最重要的一项农业技术,与产能提升、提高单产息息相关。
上半年,全省夏粮平均亩产443.1公斤,增长0.8%。
河北是全国十三个粮食生产大省之一,也是小麦主产区,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0%左右。良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超过43%,进一步推动小麦品种升级改良对提升粮食产能意义重大。
为此河北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,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,开展育种技术攻坚,真正做到向农业科技要粮。
辛集市是国家制种大县,有近50年的小麦育种历史,在马兰农场与15个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,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品种育、繁、推、服一体化示范体系。近年来,马兰农场在节水高产小麦“育繁推”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培育了“马兰系列”等优新品种11个,让河北小麦生产跨上新台阶,使河北在节水小麦、强筋小麦方面的研究和育种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晋州“马兰一号”小麦实收测产现场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
据了解,“马兰1号”2023年成为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河北省唯一的小麦新品种,去年推广种植500多万亩,是河北推广最快的小麦品种之一。今年麦收期间,“马兰1号”进行了从试验田到生产田的测产,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“答卷”,实现了“从专家试验田到百姓生产田”的新跨越。
科技创新,让盐碱地破“碱”重生
“农技专家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沟通,让我们对旱碱麦的种植技术、发展前景和优势等有了深入了解。”沧县和胜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树祥说。
当前,沧州市旱碱麦“十百千”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,活动以“组建十支队伍,举办百场活动,惠及千个村庄”为目标,组织专家深入村庄,为旱碱麦扩面、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盐碱地上的农业发展迎来更大机遇,盐碱地成为粮食增产的“潜在粮仓”。
河北盐碱地资源非常丰富,去年经调查核验我省有570.25万亩盐碱耕地。
我省坚持“以种适地”同“以地适种”相结合,不断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构建盐碱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,扎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。
目前,我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,初步形成轻度盐碱地粮油种植模式、中度盐碱地粮饲轮作模式和重度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,粮经饲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

刘振宇(左)与专家交流旱碱麦治理措施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元华 摄
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,盐碱地种植苜蓿后,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中的盐含量,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。”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宇介绍。
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,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的专家们构建了“苜蓿—小麦玉米轮作5+2技术模式”,与传统冬小麦—夏玉米轮作种植模式相比,小麦玉米单产提高40%至50%。
在加强盐碱地改造提升方面,我省将统筹治水改土措施,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。
据了解,河北安排资金2.52亿元,在黄骅、曹妃甸等13个县区建设盐碱地高标准农田18万亩,盐碱耕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壤耕地质量不断提升,耕地产出能力明显提高。

6月6日在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,农机手将旱碱麦从收割机倒入运粮车。河北经济日报 李元华 摄
此外,今年河北加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,推行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,充分发挥体系专家、农技骨干、“一村一名农技员”三支队伍作用,落实耕种管收各环节关键技术措施,环环紧扣抓好农业生产,因地因苗加强精准指导和精细服务,为夺取粮食丰收提供有力支撑。
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河北将扎实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,对夏种作物做好田间管理,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做好科学管理,持续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以及动态管理;同时科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,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,进一步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。 

电话:+86-0000-00000
邮箱:987654321@qq.com
地址:上海市浦东区
Copyright © www.yaxin222.com 最新登录 版权所有 泸ICP备11111111号